後窗
  南都記者 鐘麗婷
  上周六一大早,大學城環衛工們冒著雨,按照約定好的時間與地點,前往領取新公司的入職表,正式復工。大家都是一臉掩不住的喜悅。持續近一個月的停工維權,工人們終於爭取到一個滿意的結果:與前物業公司達成一致協議,“安置費”按工齡計算領取每年3000元,並統一由新的物業公司接手,繼續留在大學城工作。
  8月下旬,廣州大學城220名環衛工人集體停工提訴求。原因是大學城片區負責環衛保潔工作的物管公司變更,合同到期的環衛工們面臨著要被分配到島外工作。
  多次前往採訪過程中,工人們很堅定地告訴我,“我們強烈要求在大學城內繼續從事環衛工作,不要離開。”她們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在大學城,是小谷圍保留村的村民。
  復工的第二天,工人李姨並沒感到太多的不習慣,只是沒有想到這段時間里垃圾堆積了這麼多。她用電動車拖著一個有半米高的綠色垃圾車,已記不清楚當天一共來回拉了幾趟。“剛開工,在新公司還沒算完全穩定下來。”
  2003年,一紙拆遷令,小谷圍原住村民告別家園,搬到河對岸的谷圍新村。一年後,大學城落成,小谷圍被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取代———廣州大學城。無地可耕,部分村民就業的出路是被分配做環衛工人。很多村民的家庭,都是丈夫開摩的,妻子在大學城做保潔。環衛工隊伍里,9成員工是南亭、北亭、穗石等小谷圍村民,只有少數人是來自河南、四川等外地的務工者。
  世代都在島上生活,失去了土地,至少還不需要背井離鄉,已算幸運。對於本地村民來說,她們自然是割捨不下環衛工的工作。儘管每月的收入不高,但離家近,照顧家庭方便。10年期間,大家似乎已習慣了這份工作帶去的穩定和安逸,早上7點上班,傍晚6點下班,中午還有時間回去睡一覺。與昔日農耕生活一樣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
  20多歲開始做環衛工,穗石村的阿玢(化名)自嘲,“10年前是美女,10年後已變老太婆”,現在上街,別人都說她像45歲。長年拿掃把,阿玢大拇指的關節已彎曲變形,下雨天因為不能離開崗位,一身濕衣讓其落下病根。
  作為外地人,王梅(化名)執意要繼續留守島上。她回想起大學城初建之時,塵土飛揚,只有幾棟建築。那時候人生地不熟,連個遮陰的地方也沒有,更別說公廁,遇上“緊急”情況,只能在山坡上解決。像本地村民一樣,大學城也成了王梅生活、融入的地方。
  有網友說,環衛工里的女工都是充滿力量的女漢子,她們敢於表達、不避諱,第一時間站出來。從10年前的拆遷到現在的維權,她們的命運一直都在被改變,為了現實中的生計,才不得不拿出勇氣和魄力。時光如白駒過隙,今年恰逢是大學城10周年,昔日的村裡泥磚矮樓變成了宏偉的教學樓,作為環衛工的村民們一直視大學城作自己的家園來細心照顧,試問有誰比她們更熟悉、更愛惜這裡的一草一木?請珍惜和呵護她們。  (原標題:家在大學城,不舍遠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28hump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